基于函数调用栈的 rootkit
这篇题目为Return-Oriented Rootkits: Bypassing Kernel Code Integrity Protection Mechanisms的论文发在了今年的Usenix Security上,现在在Usenix网站上还不能下到这篇paper的pdf,可以去作者的主页上下。
现在有不少用来防止栈溢出攻击的技术,比如操作系统保证任何一个页不能同时为可写且可读(WinXP SP2、Win 2003、Exec Shield for Linux等都采用了这个策略),这个方法实现起来比较简单,但只能防范部分形式的攻击,如果攻击者事先准备一张含有恶意代码的用户态的只读页,然后跳转到这个页,就能绕开这种保护措施了;另外也有人提出在操作系统的下面再加一层虚拟层,让它来保证上层系统没有因为各种buffer overflow而执行恶意代码(NICKLE)。
而这里提到的return-oriented的攻击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攻击机制,它所采用的攻击代码都是内核自身的代码,因此能绕过前面提到的各种保护手段。
所谓return-oriented programming,简单的说就是把原来已经存在的代码块拼接起来,拼接的方式是通过一个预先准备好的特殊的返回栈,里面包含了各条指令结束后下一条指令的地址。
例如现在函数A里面有这么一段指令 instruction A ret
函数B里面有另外一段: instruction B ret
它们在正常的运行情况下没有任何关系,但是我发现如果把A和B拼起来就能达到我想要的结果,于是我构造了一个包含有A和B的地址的栈,先通过ret指令返回到instruction A处,之后再执行ret指令时,由于栈是精心构造的,因此接下来会执行到instruction B,这样就得到我想要的结果了。只要这个ret前的指令库足够大,就能实现几乎所有的程序。
这种攻击方式并非这篇paper的首创,最早是由Shacham提出的(http://citeseerx.ist.psu.edu/viewdoc/summary?doi=10.1.1.140.9210,http://citeseerx.ist.psu.edu/viewdoc/summary?doi=10.1.1.78.7135)
这篇paper的一大贡献在于实现了一个自动从libc和驱动、内核等代码中找到可用的指令,并拼接成所需程序的系统,这里面包括一个扫描可利用代码、并把它们结合起来的Constructor,一套专用的语言,以及把这套语言编译成对应代码片段之和的编译器,最后还有一个计算实际代码地址的Loader。
这套攻击机制在WinXP SP2/Sp3, Vista SP1等系统上都获得了成功,尽管查找代码并生成这个过程的overhead很大,但对于一次成功的rootkit攻击来说影响并不大。